Brooks Hyperion GTS 2 – 人鞋合一的極致腳感
這雙是在上次在Brooks專賣店購買Hyperion Max 2的時候,也順便穿穿看試一下腳感而已,原本是完全沒有在購買清單之中的,但就是因為這個試穿,讓我在店內一度猶豫不決要不要一次就買兩雙算了!
Read More這雙是在上次在Brooks專賣店購買Hyperion Max 2的時候,也順便穿穿看試一下腳感而已,原本是完全沒有在購買清單之中的,但就是因為這個試穿,讓我在店內一度猶豫不決要不要一次就買兩雙算了!
Read More台灣的跑者似乎對於Brooks算是比較陌生,我自己其實也是在2020年購入我自己的第一雙Brooks Hyperion Tempo之後,才開始有持續關注這個品牌,雖然他在台灣是小眾,但對我來說完全不減它那種「只有懂得人才知道它的好」的地位。
本篇文章不會有什麼生硬的參數或是跑鞋規格、材料分析,客觀資料網路上比比皆是,所以以下完全是我個人對於這雙鞋的主觀感受以及他有什麼讓我驚艷之處,鞋子是我自己買的,照片也都是我自己拍攝的。
Read More照慣例,落地之前先拍美照。這雙Flash 2是近期非常熱門詢問度很高的鞋款,因為去年Mizuno重磅推出了全新開發的Rebellion家族系列鞋款,一共有三雙,定位分別是入門的Sonic,進階的Flash,以及專業的Pro三種型號,給跑友豐富的選擇。而我有幸在一次的拍攝之中,試穿到這三雙,當時就覺得一代的Pro非常暴力,而Flash輕巧回彈的感覺深得我心。
這次推出的二代系列,中階的Flash竟然繼承了一點點一代Pro的影子,在一些跑步youtube的介紹影片中,也都提到Flash 2變的相當強悍。
Read More記錄一下破四好了
不過老實說在起跑當天依然不相信自己能破四,畢竟只臨時抱佛腳了兩次的30K,而且都是跑六分速而已。這樣比賽要怎麼配5:40(甚至更快)跑完42公里?還有上橋上坡呢!
還好老天在比賽當天給了一個涼爽的天氣,一堆人在起跑區喊冷,或穿雨衣,我雖然也是帶著雨衣,但寄物前覺得並沒有多冷就沒有拿出來穿了。
Read More最近買了這個小東西,中文叫動態感測器。它算是一個跑錶的外掛增強裝置,可以彌補跑錶本身有時候可能的GPS記錄軌跡飄移之外,也可以利用配戴在身上的不同部位(後腰或鞋子),來擷取更多有關跑步時的各項運動情報。
Read More去年Takumi Sen 8代出來的時候,有去門市試穿過,那時候覺得鞋面薄到不行,鞋帶壓在腳背的勒感好不舒服。後來買了Puma的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Puma這雙去年也有開箱寫過心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閱,一樣是落地就半馬的初跑,非常不錯!
Read More其實這場是沒有定目標的,雖然想說要挑戰看看半馬1h40m (100分鐘),但自知練習量比前年台北馬差那麼多,前年都跑不到了,更何況今年跑力也沒有當時高,不過就還是抱持著,「和那個目標差多少」的挑戰心態上了。
Read More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 這個超級長的名字也道盡這雙鞋的定位,Deviate是目前Puma碳板鞋的系列名稱,Nitro就是氮氣中底,Elite Racer顧名思義對應的就是菁英跑者,不過我不是,哈哈哈!
Read More自從Adidas在網路上公開了Boston 10的照片之後,大家是一片譁然!因為從外形設計來看,整個就不是以前Boston的樣貌,可以說整個砍掉重練了!就算Adidas直接給他一個新名字我想也不會有人有意見,這代唯一和Boston還有關聯的,也只剩那個名字了,還是說Adidas怕新系列不好推,乾脆借Boston的名號來用會比較好賣,這也不是不可能。
Read More
近期留言